為了迎接1949年10月1日,這偉大的一天,國慶籌備小組加緊整修天安門,尤其是修建國旗旗桿,因為計劃,當天是要由毛主席親自按下按鈕升國旗的。
當時負責項目的是建設局局長趙鵬飛,趙鵬飛同志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,不敢有絲毫怠慢。經(jīng)過周密計劃思考,他對整個工程進行了具體分工。將旗桿底座漢白玉欄板等建筑設計交由建筑局建筑師鐘漢雄負責;旗桿的結(jié)構(gòu)設計由建設局技術(shù)負責人、天安門廣場整修工程設計、施工負責人林治遠完成。
原計劃旗桿的長度是35米高,因為按理說35米也不是很高,制作起來也沒什么難度,但是處理當初那個年代,旗桿的原材料確實難找,時間又緊迫,于是治遠到處奔波打聽,最后得知市自來水公司有一些水管可以代用。因而,他立刻奔赴自來水公司,選用了4根直徑不同的自來水管,一節(jié)一節(jié)地套起來焊接。但是,焊完之后,長度為22.5米,達不到35米高的要求。
情急之下,他只好將焊接后測量的結(jié)果報告給天安門國慶工程指揮部。指揮部聽了匯報,當場進行研究,還征求了有關(guān)方面的意見,最后確定國旗旗桿的高度為22.5米。最后安裝在天安門廣場上的旗桿是建設局車輛廠金工車間用4根無縫鋼管套接后焊接而成的。
這就是開國第一根旗桿,22.5米長的由來,后來這跟旗桿被制成了自動旗桿,里面也是經(jīng)歷了不少故事